-
電話溝通
-
在線客服
-
申請試用


【摘要】9月26日,24歲的海底撈在香港上市,首發市值破千億大關。相較此前“后廚危機公關”贏得各方點贊,此次上市,海底撈顯得更加低調。據慧科訊業全媒體監測平臺數據顯示,對于海底撈的上市,大眾關注度不高,輿情主力集中在餐飲管理界、財經界、創業界等,綜合類媒體并未過多關注。本期慧科訊業全媒體大數據時間,慧科帶您回顧海底撈的發展歷程和上市前后的輿情分析洞察。
火鍋,突出重圍,贏得世界
做餐飲,難。在中國做餐飲,更難。在食客挑剔的四川做餐飲,難上加難。海底撈,誕生于“人人都是美食家”的四川簡陽。它另辟蹊徑,繞開美食維度廝殺,憑借“上帝般的服務”逆襲全國,甚至走出國門。
中式餐飲難成規模,與中餐繁雜的菜系與各地飲食差異相關。火鍋則因為能夠調和眾口,成為中國餐飲業態中占比最高的美食。據海底撈招股說明書數據顯示,火鍋占中國餐飲營收額比例第一,占比達13.7%。高于川菜、粵菜、西餐等其他熱門菜系。火鍋在中國市場巨大,而作為火鍋界的標桿企業,海底撈的成功上市也順理成章。
海底撈招股說明書
美食萬千,以海底撈為代表的火鍋,為何能在餐飲界突圍成功,帶領企業在香港登陸資本市場。主要得益于以下三點:
社交屬性:火鍋店,中國人的咖啡館。圍爐而坐,吃一頓火鍋,是拉近感情的最好辦法。
標準化:火鍋是入門級中餐,只需底料+新鮮自助食材,對廚師的專業程度無過多需求,可實現大規模、可復制的標準化操作模式。
調和眾口:同一個鍋,可以涮萬千食材。大江南北的人,都可以在火鍋里找到自己心儀的那一口。
消費者提到海底撈,“味道還行,服務是真好。”成了大部分消費者的評價。對于一家餐飲企業,這個喜憂參半的評價,似乎并未阻止海底撈快速擴張的腳步。
據招股書顯示,海底撈2015、2016、2017年的營收分別為57.5、78.0、106.3億元。持續上漲的營收,奠定了海底撈餐飲界的標桿地位。2015年、2016年、2017年,連續三年,海底撈都在國內中式餐飲市場排名第一,穩坐餐飲頭把交椅。
上市? 那吃火鍋能打折嗎?
對于海底撈的上市,大眾關注度不高,輿情主力集中在餐飲管理界、財經界、創業界等,這一點從“海底撈上市”的熱門報道作者來源可以清楚的看到。《餐飲老板內參》、《經濟觀察報》、《中國經濟網》、《金融界》、《創業家》等金融管理類媒體平臺對事件密切關注。綜合類媒體并未過多關注。
海底撈上市的熱度僅持續了2天,就回落至其常規媒體聲量。據慧科訊業全媒體監測平臺數據顯示,上市首日,海底撈相關報道達2281篇次,次日降至1635篇次,3日后跌至83篇次。
對于海底撈的成功上市,主要消費群體并不在意。搜索“海底撈”,上市相關新聞比重較小,報道量被海量的“食客心得”所稀釋。慧科訊業抓取了全媒體關于“海底撈”的相關報道,結果顯示,熱門菜品“沙魚”“烤腸”“牛肉”“油條”“排骨”“脆皮”等紛紛上榜,網紅新吃法,海底撈版“鹵肉飯”赫然在列,甚至特色服務現場“拉面”表演也聚集了諸多關注。“上市”等相關關鍵詞并未出現。
消費者對海底撈上市反響平平,但對于事關自己利益的事情卻抱有極大熱情。海底撈正是洞察到這一點,才成就了危機公關的經典案例。
2017年8月25日,海底撈被媒體暗訪曝光衛生問題,事發僅3小時,官方火速表態:情況屬實,其后2小時內連續發布7條處理通報:承認自身錯誤,亮出解決辦法,敬請社會監督。一連串危機公關組合拳下來,海底撈力挽狂瀾,將危機轉變為契機,事件曝光后,其底料供貨商股價甚至上漲了2.45%。
在衛生問題曝光后,最重口碑的海底撈按照“消費者、員工、政府部門、媒體”的利益比重層級逐一應對。在海底撈的致歉信和處理通報中,可以看到每一位利益相關者的身影:
對消費者:“感謝顧客幫助我們發現問題”;
對員工:“涉事停業的兩家門店的干部和職工無需恐慌”;
對政府部門:“排查所有門店,主動向政府相關部門匯報。”
對媒體:“歡迎媒體朋友前往海底撈門店檢查監督”;
移動互聯網讓傳播更為雙向,受眾會選取與自己相關的訊息。受眾角度不同,利益關注點也大相徑庭。“因人施策”的重要性,通過受眾對“上市”的冷漠,對“后廚危機公關”的點贊,可見一斑。
品牌傳播,包括危機公關,想獲得更理想的效果,觸達受眾利益點,才能事半功倍。慧科訊業深耕20余年,以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為驅動,利用AI技術,幫助企業更深入了解各利益相關者,增加用戶品牌忠誠度,靈活調整媒體策略,助力企業科學決策。
慧科訊業作為全媒體大數據智能情報專家,為企業提供各類輿情監控、負面預警、消費者洞察、社交媒體洞察、品牌管理、數字營銷等等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以精準的數據分析助力企業進行品牌宣傳和市場營銷等決策。想了解更多關于品牌傳播推廣的專業觀點與產品服務,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慧科訊業“,或撥打熱線電話4/0/0-0/9/6/9-7/9/7了解更多來自慧科訊業的先進產品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