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話溝通
-
在線客服
-
申請試用


【摘要】6月,樂視陷入供應商討債風波;進入7月,樂視危機繼續升級。樂視的危機不是賈躍亭一個人的危機,樂視體系資金鏈斷裂背后牽扯到幾十家券商、銀行、公私募基金以及數百家供應商。在此前,媒體報道的上門債主主要是一眾供應商和利益相關平臺的用戶們;但根據7月3日騰訊、澎湃等媒體的報道,招商銀行率先打響了機構討債的第一槍,關于樂視的負面輿論隨即炸開了鍋。本期慧科訊業AI大數據媒體監測時間,慧科帶大家一起梳理自7月以來慧科大數據平臺關于樂視危機的輿情監測數據。
“樂視危機”慧科輿情監測大數據
自7月初截至7月11日24時,慧科大數據平臺共監測到關于樂視危機的全媒體輿論聲量超11.7萬篇,并且在不斷上漲,監測時間段內輿論“第一槍”是7月3日出現在騰訊財經和澎湃新聞的報道:
7月3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裁定,對樂視系3家公司及提供連帶責任擔保的賈躍亭、甘薇夫婦的12.36億元資產進行司法凍結。理由是樂視方面在招商銀行上海川北支行的貸款到期未償還本息,銀行多次催收無果后訴諸法律途徑。
報道一出,輿論炸開了鍋,全媒體新聞聲量在7月4日。此話題的特殊性在于:作為公司融資鏈條上最為敏感的一環——銀行開始討債,這會快速地將信號傳導至利益相關的各方,招商銀行的行為將會導致樂視陷入空前的危機。
隨后在7月6日,樂視網發布公告稱創始人賈躍亭辭去樂視網董事長和樂視網一切職務,引發震動。
有關“賈躍亭辭職董事長”事件輿論聲量7月7日達到頂峰,為4963篇。同事,有關賈躍亭個人的全媒體報道聲量在7月7日達到峰值,為13128篇。其中傳播最廣的是賈躍亭個人的標題為“賈躍亭——我會盡責到底”的文章(公眾號、微博雙雙發布),該內容也是賈躍亭個人近期對樂視事件的一次正面回應。
▲來自賈躍亭公眾號截圖
樂視創始人賈躍亭,去年曾一度以420億元財富排第31位,在IT富豪榜上列第8位;這樣一位勇往直前要顛覆行業的人,近日卻面臨著最嚴重的的輿情危機。
樂視危機牽扯數十家券商、銀行
據券商中國等報道:包括至少中信銀行、興業銀行、浙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寧波銀行、北京銀行、平安銀行、恒豐銀行北京分行、江蘇銀行北京分行、華夏銀行北京分行、天津銀行豐臺銀行等國內主要商業銀行,曾與或正與樂視一直保持長期合作伙伴關系。
據藍鯨財經等報道:2017年一季度,共有21家公募基金公司的39只基金持有樂視網股票,中郵、富國基金、易方達三家位居前三。
由招行牽動引發的更加嚴重的樂視危機,除了讓樂視體系雪上加霜,更讓相關券商、銀行、公私募基金以及數百家供應商惴惴不安。
銀行方面:大多撇清關系,降低影響
銀行方面對于樂視嚴重的資金鏈危機,除了招行采取“行動”之外,其他銀行多數選擇“撇開”與樂視的關聯,或許是為了將樂視對自身的影響盡量降低。
? 招商銀行在7月3日上海高院裁定凍結賈躍亭、甘薇夫婦的12.36億元資產后,陷入了與樂視方面的輿論戰:樂視指控招商銀行“超20倍凍結”樂視資產并向上海高院提出申訴,而招商銀行于11日表示有關報道與實際情況嚴重不符。
? 民生銀行方面:該行針對某媒體“樂視系與其開展股票質押業務”的報道予以否認,表示樂視系在該行無在押股票,除一筆涉及樂視股票的委外投資64萬元外,樂視系目前在該行無其他敞口余額。
? 中信銀行相關負責人在對陷入樂視債務危機回應: 2016年我行對樂視發放了一筆貸款,有房產抵押和股權質押擔保,以及賈躍亭先生的連帶責任擔保,目前貸款還在執行中,我們將持續關注該筆貸款的最新進展情況。
? 華夏銀行北京分行相關負責人 :對于華夏銀行北京分行曾對樂視進行過1億元授信一事,華夏銀行北京分行與樂視網確實有過合作,但目前樂視網在華夏銀行北京分行沒有貸款。
? 浦發銀行總行相關負責人:浦發銀行所涉及樂視信托計劃一事,目前樂視網員工持股計劃尚在預警線以上,整體風險可測可控。
而其余銀行是否存在欠息或償貸風險,尚待各家自行披露。不過就目前的狀況來看,各家銀行對此諱莫如深。
券商方面:冷靜下調估值,接受虧錢
7月11日之前,中郵基金、嘉實基金和易方達基金都已經樂視的估值下調到22元左右。
7月12日,又有上投摩根基金、國海富蘭克林基金、長安基金、天弘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下調樂視網估值,至此已有近20家基金公司調整樂視網估值。看起來基金公司表現比較冷靜。
供應商方面:堵門要賬,欠債還錢
供應商這邊似乎不耐煩了。從6月25日起,樂視相關各大供應商負責人就躺在了北京樂視大樓門口。十多名供應商占據了樂視大廈一層三分之二的空間,只留下一條通道供員工進出使用。這些供應商表示,是來追討樂視欠他們的6000萬元貨款。據科技媒體36氪追蹤報道,供應商追款多日并無果。
其他方面:各方發難,如臨大敵
7月12日,央視財經電視頻道播出樂視事件報道,質疑樂視網是創業失敗還是涉嫌欺詐。央媒電視媒體的集中發難,也給樂視帶來更嚴重的輿情危機。
7月12日,據彭博新聞社報道,知情人士稱,中國證監會正在對樂視網相關信息進行收集,涉及樂視網的財務數據、公司陳述、信息披露等情況。
7月12日,據科技媒體Techcrunch報道,日前,Vizio向加州法院起訴了樂視,要求樂視支付1億美元的買家終止合約費。
……
負面輿情不斷地砸向樂視,樂視接下來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相關銀行、券商和金融機構必須隨時注意樂視動態,做好應對準備。
輿情總結
樂視當下的危機,也是幾十家相關券商、銀行、公私募基金的危機,樂視出現任何動態,利益相關銀行、券商和金融機構就會可能受到影響。
隨著互聯網輿情的殺傷力逐漸加強,一些負面輿論很容易就會給相關企業造成輿情危機,導致品牌聲譽受損及客戶的信任危機。因此,輿情監測也成了企業非做不可的工作。慧科訊業提供全天候24小時監測服務,指定監測內容配合負面輿情反饋機制,讓客戶可以迅速獲取負面輿情,做好負面輿情的應對方案,維護企業聲譽!
本期輿情分析:徐強
經慧科審核,不代表慧科觀點
關于我們
慧科訊業(Wisers)1998年成立于香港,是全球領先的全媒體大數據智能商業情報專家。慧科訊業基于近20年的海量媒體數據積累,憑借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通過科學的分析建模,為全球超過2500家客戶提供創新的各類輿情監測、消費者洞察、社交媒體洞察、數字營銷以及品牌管理、風險管理等等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慧科訊業始終致力于媒體大數據的商業應用,助力企業及機構客戶,提升品牌價值、優化傳播與營銷效果、強化聲譽管理、發掘市場情報、防范商業風險、輔助戰略決策等。
企業如何隨時隨地掌握輿情動態?如何利用媒體大數據助力提升品牌數字營銷及傳播效果?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慧科訊業“,或撥打熱線電話4/0/0-0/9/6/9-7/9/7了解更多來自慧科訊業的先進產品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