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話溝通
-
在線客服
-
申請試用


【摘要】歷經了兩年的輝煌,曾被譽為中國新四大發明的共享單車,漸已不復昨日風采:小鳴單車倒閉破產,摩拜單車賣身美團,OFO面臨退出海外市場。曾被譽為互聯網經濟最后一個風口的共享經濟,是否真的已經到了“至暗時刻”?慧科訊業全媒體監測數據給出的共享單車關鍵詞,“下滑”“拖欠”“失望”“整改”等詞語出現頻次較高。未來將何去何從,共享單車企業面臨著考驗。
車輪轉動 撬動行業風口
1965 年,阿姆斯特丹街頭出現了幾十輛車體上下全部涂白的自行車,這些車均無人看管,隨意地停靠在街頭,沒有上鎖,也不設租金,人們可以隨意騎行。這些小白車,正是共享單車的雛形。半個多世紀后,在世界另一端,兩輪單車,正在顛覆整個國家的出行方式,甚至,這把共享單車的火,暌違半世紀,又燒回了它的誕生地。
3年時間,中國共享單車以燎原之勢,火遍全球,甚至被譽為與高鐵、掃碼支付和網購齊名的 “中國新四大發明”,僅36個月,小黃車,小橙車,小白車,小藍車,小綠車,彩虹車在全世界范圍內被迅速鋪開,又被更新換代的浪潮拍到沙灘上,成了無人問津的“僵尸車山”。經過幾年的迅速擴張,共享經濟的資本逐漸回歸理性,行業競爭更加激烈,共享單車,正在面臨生死大考。
截止2018年5月,在月活躍用戶規模維度上,ofo、摩拜和哈羅單車分別以2805.10萬人、2085.63萬人和761.85萬人,占據共享單車行業前三名。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共享單車的輿論環境也瞬息萬變,據慧科訊業全媒體監測平臺數據顯示,最近一個月,共享單車傳播聲量頂峰達到4500篇次,低值也高于1000篇次,業內關于共享經濟的討論,熱度不減。
共享單車,牽動整個社會關注
共享單車發展至今,已不再是單純的行業論題,其發展牽動整個社會關注的目光。據《2017年共享單車經濟社會影響報告》稱。2017年,共享單車行業對經濟社會貢獻達2213億元,拉動社會就業39萬人次,為民眾節約7.6億小時出行時間,累計節約霧霾治理成本13億元。
共享單車已經從行業上升至整個社會層面。越來越多非行業媒體對其產生關注。根據慧科訊業全媒體監測數據顯示,除36氪,砍柴網等專業類媒體外,新華社,人民網,光明網,南方都市報等全國型綜合類媒體也對共享單車進行過分析報道。
越做越虧:艱難的流量變現之路
2018年3月,一直處于虧損狀態的ofo將公司大批共享單車,作為動產抵押給阿里巴巴,以換取17.7億元融資。
無獨有偶,作為共享單車行業另一大龍頭的摩拜單車,目前平均一個月虧損近3億元人民幣,僅去年12月就虧損了6.5億元。數以億計的用戶流量,似乎并未給共享單車帶來及時變現的紅利。
用戶即流量,流量即紅利。但共享單車的流量變現之路卻走得并不順利。目前,共享單車想盈利,廣告營收是一塊最直接的變現陣地。以ofo為例,對外出售的廣告位包括線下車身露出,APP開屏、彈窗、發現頁展示等,其中,還上線了企業定制車服務,刊例價為2000元每輛/月。雖然ofo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提及,ofo的B2B業務目前營收已經超過1億元,但相比共享單車擁有的巨大用戶流量,這樣的變現率,在高昂的投車及維修成本面前,仍然是入不敷出。
流量難變現,導致企業經營難以為繼,這樣的境況,在共享單車的傳播輿情上也可以看出端倪,根據慧科訊業全媒體監測數據給出的共享單車關鍵詞,“下滑”“拖欠”“失望”“整改”等詞語出現頻次較高。
目前,共享單車經過行業大洗牌,已不復當年百花齊放的混戰局面,用戶逐漸向行業寡頭集中。如何將手中巨大的線下流量變現,是當下所有共享單車企業都面臨的生存考驗。
慧科訊業作為全媒體大數據智能情報專家,為企業提供各類輿情監控、負面預警、消費者洞察、社交媒體洞察、品牌管理、數字營銷等等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以精準的數據分析助力企業進行品牌宣傳和市場營銷等決策。
想了解更多關于品牌傳播推廣的專業觀點與產品服務,歡迎與慧科訊業取得聯系并一同參與探討。
關于我們
慧科訊業(Wisers)1998年成立于香港,是全球領先的全媒體大數據智能商業情報專家。慧科訊業基于20年的海量媒體數據積累,憑借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通過科學的分析建模,為全球超過2500家客戶提供創新的各類輿情監控、負面預警、消費者洞察、社交媒體洞察、品牌管理、數字營銷等等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慧科訊業始終致力于媒體大數據的商業應用,助力企業及機構客戶,提升品牌價值、優化傳播與營銷效果、強化聲譽管理、發掘市場情報、防范商業風險、輔助戰略決策等。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慧科訊業“,或撥打熱線電話4/0/0-0/9/6/9-7/9/7了解更多來自慧科訊業的先進產品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