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末,以內容起家的馬蜂窩卻涉嫌內容造假,一石激起千層浪,馬蜂窩被捅,輿論嘩然。究竟事情的來龍去脈是怎樣的?事情發生后各方的反應如何?馬蜂窩未來何去何從?——本期慧科訊業全媒體大數據時間,慧科帶您一一進行洞察分析。
上周末,全中國熱愛旅游的驢友們過了一個不是滋味的雙休,以內容起家的馬蜂窩卻涉嫌內容造假,一石激起千層浪,馬蜂窩被捅,輿論嘩然。
有組織“攻擊”馬蜂窩
此次數據造假事件起源于自媒體爆料,該公眾號聲稱自己是“有組織攻擊馬蜂窩”。早在4個月前就已著手收集數據。
10月20日晚23時,自媒體“小聲比比”爆出馬蜂窩涉嫌數據造假,文章引用了一家名為乎睿數據團隊的數據分析結果,聲稱馬蜂窩的2100萬條用戶評論中有1800萬條是從攜程、美團等競品網站抄襲而來。他們在馬蜂窩發現了7454個抄襲賬號,合計抄襲572萬條餐飲點評、1221萬條酒店點評,占到馬蜂窩官網聲稱總點評數的85%。
恰逢周末,事件一經曝出,該爆料文章點擊量已超10萬+。21日,該公眾號繼續爆料,稱馬蜂窩開始銷毀證據,業內媒體開始跟進,事件繼續發酵。22日馬蜂窩一紙訴狀,狀告爆料公眾號侵犯名譽權,大眾媒體跟進,輿論聲量進一步升級,相關報道量較常規數據飆升超8倍。
作為國內主打用戶真實體驗分享的旅游網站,馬蜂窩深受廣大驢友歡迎,注冊用戶超1.2億,體量不小,此番涉嫌抄襲的1800萬用戶評論,數量龐大。事件爆出后,慧科訊業抓取熱門報道關鍵詞,結果顯示“內容”、“用戶”、“點評”、“搬運”等詞出現頻次較高,此次輿情關注熱點集中在內容抄襲。
內容,一直是馬蜂窩區別于同行最大的競爭優勢之一,也是吸引眾多優質UGC用戶進駐的關鍵優勢。面對此次造假事件,普通用戶并未太過在意,因為他們關注的興趣點不在造假的點評,而是更有價值的旅游攻略。
據慧科訊業全媒體平臺數據顯示,雖然涉嫌造假,但馬蜂窩相關報道中仍以“旅游特輯”“航空或旅游突發”“旅客服務”“產品測評”等內容為主。
經過12年的積累,馬蜂窩在旅游攻略領域的深耕小有建樹,特別是長篇的詳盡旅游攻略,在業界幾乎沒有對手。盡管在“小聲比比”爆料的餐廳、酒店點評有高達1800萬條點評造假抄襲,但馬蜂窩的內容生態并未因此元氣大傷,內容社區的招牌依然有含金量。
被捅了的馬蜂窩 還可信嗎?
關于造假,業內人士稱:爬蟲刷評行為很常見。實際上,創業項目的數據造假早已不是新鮮事。馬蜂窩CEO陳罡曾在2014年公開炮轟去哪兒網通過虛假評論造假。多位互聯網業內人士透露,互聯網公司利用爬蟲技術,從其他平臺抓取數據的行為很常見。技術難度也不高,機器+人工編輯即可完成操作。
對這一行為的態度也反映在熱門輿情負面占比上。據慧科訊業全媒體監測平臺數據顯示,此次事件中,馬蜂窩數據造假等相關負面報道為1933篇次,僅占總體聲量的8%左右,負面影響相對較低。
數據該如何運用?
其實,“水軍”、“刷量”這些現象基本是互聯網行業里公開的秘密,從各類社交平臺、內容分發平臺到電商平臺,往往都存在“馬蜂窩行為”。
互聯網時代,小到網友點評,大到KOL傳播,這其中真真假假的數據和流量往往會影響企業的市場決策,而企業如何從一開始進入市場時,就洞悉市場需求,依托真實、全面的數據從而有方向的進行營銷和傳播?
慧科訊業WisersOne 依托20多年的海量媒體數據積累、先進的中文語義人工智能技術、覆蓋數十個行業的知識圖譜,全面應對傳播及營銷的各類場景需求。
WisersOne集成了Wisers AI Lab自主研發的眾多人工智能技術,例如情感分析、事件發現追蹤、話題分類、圖像識別、知識圖譜等,幫助企業更加有效的挖掘數據深層價值,助力企業優化傳播與營銷效果、提升品牌管理價值、強化輿情監控、聲譽管理、防范商業風險、發掘市場情報、輔助商業決策等。
大數據時代,慧科訊業圍繞大數據與多個應用場景之間的關聯,通過先進的技術和成熟的解決方案,有效識別并規避“馬蜂窩數據”,幫助企業用好大數據的“燃料”,讓企業“引擎”更加有力,更加迅敏,不斷突破業務和發展瓶頸,重構內部價值網絡和外部關系網絡,實現核心競爭力的提升,走上跨越式發展之路。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慧科訊業“,或撥打熱線電話4/0/0-0/9/6/9-7/9/7了解更多來自慧科訊業的先進產品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