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期6天的進博會于11月10日在上海圓滿閉幕。此次進博會期間媒體報道有何特點?網友熱議有哪些趨勢?哪些場館最受關注?進博會的成功舉辦給品牌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本期慧科訊業全媒體大數據時間,慧科與您一起用數據看進博會,用分析洞察進博會。
2018年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出口博覽會,將全球經濟趨勢加以精煉,送至我們眼前。不接待個人參觀的進博會,卻實實在在關聯著13億中國消費者。國內品牌方除了與會洽談采購,還能從中窺得怎樣的市場動向?
用數據看進博會
為期6天的進博會于11月10日在上海圓滿閉幕。截止到閉幕當天的中午十二點,博覽會累計進場達80萬人,超過40萬名境內外采購商到會洽談采購。據慧科訊業AI大數據監測平臺數據顯示,11月6日,報道量達42731篇次,傳播熱度高漲。

作為國家層面的會事,本次進博會也引發眾多媒體關注,相關報道中,綜合類媒體聲量較大,如人民網、光明網、新華網、央廣網等,此外,以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為代表的專業財經類媒體,也對此次博覽會較為關注。

本次進口博覽會共分7個功能性展區,分別是服務貿易、汽車、智能及高端裝備、消費電子及家電、服裝服飾及日用消費品、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食品及農產品。其中,食品農產品展館、汽車、智能及高端裝備展館最為火爆。
如果說進口食品農產品展館人氣高漲,寓意著消費的升級,那么,進口汽車和智能高端裝備展館熱度的居高不下,則代表著產業的升級。

不精致 不買單
改革開放40周年,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不滿足于僅僅消費中國產品,將視野投向國際,消費取向也從重“量”向重“質”轉變,高端、精致消費大幅增長,本次進博會食品及農產品展區的火爆印證了這一點。
隨著物質生活的逐漸豐富,食品的定義已經不僅僅是果腹之物,更多消費者開始追求更綠色、更健康、更多元的美食享受。比如:來自北歐的三文魚,來自巴拿馬的牛肉,來自阿根廷的紅酒……眾多高品質美食,讓這里成為本次進博會最受歡迎的場館之一。

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2010年到2016年,中國進口消費品占比一直維持在總進口額的10%以上。中國市場強大的消費潛力正不斷被激發,消費群體、消費習慣、消費理念等也隨之瞬息萬變,品牌方如果未能及時加以了解和分析,勢必會錯失發展先機。
“科技熱”席卷消費市場
除了農產品展區引人注目外,汽車、智能及高端裝備展區同樣吸引了眾多關注。農產品區,中國消費者展現了巨大的消費潛力,而汽車、智能及高端裝備展區則提醒眾多中國品牌,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比以往車展豪車扎堆的情形,此次進博會汽車展區添加了更多科技元素。人車交互、無人駕駛、智能駕駛、新能源動力、智能交通甚至智能城市,這些高新技術受到與會者高度關注。近年來,汽車新興趨勢給傳統車企造成了不小的壓力,同時,也有眾多新勢力涌入汽車藍海,未來中國汽車市場勢必更加科技、節能。

作為全球制造業大國,中國正致力向制造強國邁進,隨著消費市場升級,未來,中國對于生產裝備會有更多質量上的要求,以往粗放式的制造業已然要被淘汰,相關品牌方更應以此為契機,引入更先進的技術裝備,為企業發展謀求更多可能。
中國有著龐大的消費群體,新一代的中國消費者,更愿意嘗試新產品、新科技,進口商家擁有了更多的機會和更廣闊的市場,同樣,對于國內品牌也同樣是一次機遇與挑戰。信息多元化的今天,各類數據呈裂變式增長,僅靠人力無法進行細致篩選和精準識別,企業如何準確了解消費市場動態?如何讓營銷推廣更加精準?如何綜合分析品牌相關輿情?
慧科訊業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從大數據中識別出最重要、最相關的信息,幫助企業在信息多元化與碎片化的環境下,高效準確的處理行業相關的海量情報信息,同時提高所獲取信息的相關性和及時性,助力企業、政府及機構客戶,進行宏觀環境與社會輿情監控、分析市場趨勢、識別投資與業務風險;進行消費者洞察、社交媒體洞察、衡量傳播與營銷效果、輔助精準投放;預測行業趨勢、挖掘潛在商機、優化產品決策等。
想了解更多關于市場營銷,品牌傳播推廣的專業觀點與產品服務,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慧科訊業“,或撥打熱線電話4/0/0-0/9/6/9-7/9/7了解更多來自慧科訊業的先進產品和服務。
